新闻摘要:桥式起重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车间、仓库、港口等场景,承担重物吊装与转运任务。其安装涉及高空作业、重型设备吊装、电气接线等复杂环节,若操作不当,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,更易引发坠落、坍塌等安全事故。因此,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与安全流程,从前期准备到验收调试全程把控,确保安装质量与人员安全。
桥式起重机作为工业生产中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车间、仓库、港口等场景,承担重物吊装与转运任务。其安装涉及高空作业、重型设备吊装、电气接线等复杂环节,若操作不当,不仅可能导致设备损坏,更易引发坠落、坍塌等安全事故。因此,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与安全流程,从前期准备到验收调试全程把控,确保安装质量与人员安全。
一、安装前准备:筑牢安全基础
安装前的充分准备是避免后续隐患的关键,需从设备、技术、场地三方面做好统筹。
(一)设备与配件检查
设备完整性核查:对照设计图纸与装箱清单,逐一核对主梁、端梁、小车、大车运行机构、起升机构等核心部件的型号、规格是否匹配,检查部件是否存在变形(如主梁弯曲度超标)、裂纹(用磁粉探伤检测关键焊缝)、锈蚀等问题,重点关注高强度螺栓(如连接主梁与端梁的螺栓)的材质证明与扭矩等级,确保符合设计要求。
配件与工具准备:确认钢丝绳、吊钩、滑轮组等易损件的质量(钢丝绳需有厂家出具的破断拉力检测报告,吊钩需带防脱装置);准备专用安装工具,如扭矩扳手(精度 ±5%)、水准仪(精度 0.1mm/m)、经纬仪(用于校准主梁水平度)、高空作业平台(如液压升降车,额定载荷≥200kg),所有工具需提前校验,确保测量精准、使用安全。
(二)技术与人员准备
方案编制与审批:根据起重机吨位(如 5t、20t)、安装场地条件,编制详细的《安装施工方案》,明确吊装顺序、高空作业流程、安全防护措施、应急预案(如设备坠落、人员触电处置),方案需经企业技术负责人审批,并报当地特种设备安全监督部门备案(按《特种设备安全法》要求)。
人员资质与培训:安装团队需配备持证人员,包括起重工(持特种作业操作证)、电工(持低压电工证)、焊工(持熔化焊接与热切割作业证),项目经理需具备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经验;安装前组织专项培训,讲解方案细节、设备特性、风险点(如高空坠落、物体打击)及应急操作,确保全员熟悉流程。
(三)场地与环境准备
场地清理与硬化:清理安装区域障碍物(如管线、杂物),划定警戒区(半径不小于起重机最大回转半径的 1.5 倍),设置警示标志与防护栏;安装场地地面需硬化处理,承载力满足吊装设备要求(如汽车吊支腿处地面承载力≥15t/m²,必要时铺设钢板或路基箱)。
电源与照明保障:临时用电需符合 “三级配电、两级保护” 要求,设置专用配电箱(带漏电保护器,漏电动作电流≤30mA);高空作业区域需安装临时照明(照度≥50lux),避免夜间或光线不足时施工(特殊情况需夜间施工,需额外配备应急照明与监护人员)。
二、核心安装环节:把控技术细节
桥式起重机安装需按 “部件组装→吊装就位→精度校准→电气接线” 的顺序推进,每个环节需严格遵循技术规范,避免精度偏差影响设备运行。
(一)地面部件组装
主梁与端梁连接:在地面将主梁与端梁通过高强度螺栓连接,螺栓紧固需分两次进行(初拧至额定扭矩的 50%,终拧至额定扭矩),用扭矩扳手检查扭矩值(如 M24 螺栓额定扭矩为 400-450N・m),确保连接牢固;连接后用水准仪检测主梁上翼缘的水平度,跨中拱度需符合设计要求(如跨度 22m 的起重机,拱度应为 11-22mm),偏差超限时需调整垫片。
小车与起升机构安装:将小车架吊装至主梁轨道上,检查小车轮与轨道的接触情况(接触面积≥70%),调整车轮轮距与轨道间距匹配(偏差≤3mm);安装起升机构时,确保卷筒轴线与小车轨道平行,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方向正确,避免出现咬绳、乱绳现象。
(二)整体吊装就位
吊装设备选型与固定:根据起重机整体重量(如 20t 桥式起重机整机重量约 50t)选择合适的吊装设备,汽车吊的额定起重量需大于吊装重量的 1.2 倍(预留安全余量),支腿需完全伸出并垫实,禁止在软土地面或斜坡上作业;采用专用吊具(如平衡梁)吊装主梁,避免单点吊装导致主梁变形,吊点位置需符合设计图纸要求(通常在主梁两端 1/4 跨度处)。
吊装过程监控:吊装时设专人指挥(持旗语或对讲机,与司机保持视线通畅),起吊速度控制在 0.5m/min 以内,起吊至离地面 20-30cm 时暂停,检查吊具受力、设备平衡情况,确认无异常后继续提升;主梁就位时,缓慢落在厂房牛腿轨道上,避免碰撞牛腿或轨道,就位后用楔块临时固定,防止滑移。
(三)精度校准
大车轨道校准:用经纬仪检测轨道中心线与厂房基准线的平行度(偏差≤5mm),用水准仪检测轨道顶面的水平度(每 2m 长度内偏差≤1mm),轨道接头处的高低差≤1mm、间隙≤2mm,不符合要求时需调整轨道支撑垫板。
主梁精度调整:通过调整端梁底部的调整垫片,校准主梁的水平度(跨中水平度偏差≤0.1L/1000,L 为跨度)与对角线偏差(两对角线长度差≤5mm);检测主梁的静刚度,在主梁跨中施加额定起重量的 1.1 倍载荷,挠度值需≤L/800(如跨度 22m 的起重机,挠度≤27.5mm),卸载后无永久变形。
(四)电气系统安装
接线规范:电气柜、电机、限位开关的接线需符合电气原理图,导线连接牢固,端子排标识清晰,动力回路与控制回路需分开布线,避免干扰;电缆敷设时需穿管保护(如镀锌钢管),在轨道转弯处需预留伸缩量,防止设备运行时电缆拉扯损坏。
安全装置调试:重点调试起升高度限位器(吊钩上升至极限位置时自动断电)、大车 / 小车行程限位器(运行至轨道两端时自动停车)、超载限制器(载荷超过额定值 10% 时报警并切断起升电源),确保每个安全装置动作灵敏、可靠,调试记录需留存备查。
三、安全管控:贯穿安装全程
桥式起重机安装属于高危作业,需建立全流程安全管控机制,防范各类风险。
(一)高空作业防护
个人防护:高空作业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、安全带(高挂低用,安全带需系在牢固的承重构件上),穿防滑鞋,禁止穿硬底鞋或拖鞋;携带工具时需用工具袋,禁止抛掷工具或配件(如螺栓、垫片),必要时在作业下方设置安全网(防护范围覆盖作业点正下方及半径 5m 区域)。
作业平台安全:使用液压升降车时,禁止超载(不得超过额定载荷),平台上作业人员不超过 2 人,升降过程中禁止站立在边缘或探头瞭望;使用脚手架时,需检查立杆间距、横杆步距是否符合规范(立杆间距≤1.5m,横杆步距≤1.8m),脚手板需满铺并固定牢固,禁止有探头板。
(二)吊装作业安全
吊装信号统一:吊装指挥人员需使用标准信号(如旗语、手势),与起重机司机、地面辅助人员保持通讯畅通,禁止多人同时指挥;遇到大风(风速超过 6 级)、暴雨、大雾等恶劣天气,立即停止吊装作业,将设备落地固定。
载荷控制:严禁超载吊装,起吊前需核算吊装重量(包括设备重量、吊具重量),禁止斜拉斜吊(吊装角度不得超过 60°),避免设备摆动碰撞厂房结构或其他设备。
(三)临时用电安全
用电管理:临时配电箱需上锁,由专人负责开关操作,禁止非电工接线或拆线;设备外壳需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≤4Ω),电线电缆不得碾压、浸泡(如避免放在积水处),发现破损立即更换。
触电防护:作业区域需配备绝缘手套、绝缘鞋、验电器等防护用品,电气调试前需验电,确认无电后方可操作;遇到触电事故,立即切断电源,对伤者进行急救并拨打 120。
四、验收与交付:确保合规使用
安装完成后需通过多环节验收,确认设备符合安全与使用要求,方可交付使用。
(一)内部自检
安装单位组织技术、安全、质检人员进行自检,重点检查:部件连接(螺栓扭矩、焊缝质量)、精度指标(主梁水平度、轨道平行度)、安全装置(限位器、超载限制器)、电气系统(接线规范性、接地电阻),自检合格后出具《自检报告》。
(二)第三方验收
委托具备资质的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验收,检测项目包括静载试验(施加 1.25 倍额定载荷,停留 10 分钟后检查设备变形)、动载试验(施加 1.1 倍额定载荷,进行起升、运行等动作测试),检测合格后取得《特种设备安装改造维修监督检验证书》。
(三)交付与培训
向使用单位移交安装资料(包括设计图纸、安装方案、自检报告、验收证书、设备说明书),并对使用单位操作人员进行培训,内容包括设备操作流程、安全注意事项、日常维护要点(如钢丝绳润滑、螺栓紧固检查),确保操作人员持证上岗。
五、总结
桥式起重机安装是一项技术密集、风险较高的系统工程,需以 “安全第一、质量为本” 为原则,从前期准备的设备核查、方案编制,到安装过程的精度把控、安全防护,再到验收阶段的合规检测,每个环节都不能松懈。
对于安装团队而言,需强化人员资质管理与安全培训,严格遵循国家规范(如《桥式起重机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》GB 50278),将技术标准与安全要求落实到每一步操作;对于使用单位,需重视安装后的验收与人员培训,避免因安装隐患或操作不当导致安全事故。只有全程严谨把控,才能确保桥式起重机安全、稳定运行,为工业生产提供可靠保障。